衡陽新聞網(wǎng)
滾動新聞
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> 教育頻道 > 教育資訊 > 正文:

轉(zhuǎn)身是良知的回響 援手是師者的擔(dān)當(dāng)

2025-07-15 22:07:34      作者:曹姣雄
分享到:
 

衡陽新聞網(wǎng)訊 通訊員曹姣雄報道 “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”危急時刻的抉擇,最能丈量人性的深度。7月13日傍晚,耒陽四中教師夫婦劉凱、董夢雪用一次毅然折返的救援,在耒水之畔寫下了一曲關(guān)于勇氣與擔(dān)當(dāng)?shù)馁澑?,讓平凡身影在危難中綻放出奪目的光芒。

一聲疑呼牽心走 半里歸途向險行

夕陽為泗門洲的向日葵田鋪就金毯時,劉凱載著妻子董夢雪和不滿周歲的孩子,正騎行在返程的路上。下午5點(diǎn)30分值完班后,這家人本想趁著暮色賞玩片刻,6點(diǎn)左右途經(jīng)新渡大橋時,后座的董夢雪忽然捕捉到一陣微弱的聲響——那聲音混著江風(fēng),帶著耒陽西鄉(xiāng)方言的腔調(diào),像溺水者掙扎的呼救。

“剛才那聲音,會不會是有人在求救?”往前騎行一里路后,董夢雪的心越揪越緊,她讓丈夫停下車,語氣里滿是不安。劉凱是衡陽縣人,聽不懂方言,卻從妻子的眼神里讀到了不容遲疑的堅持。“回去看看,不然心里不踏實(shí)。”董夢雪話音未落,劉凱已調(diào)轉(zhuǎn)車頭,自行車在柏油路上劃出一道急促的弧線,朝著大橋方向疾駛。橋頭處,一位老奶奶攥著長竹竿往河邊跑的身影,瞬間印證了兩人的擔(dān)憂——“肯定出事了!”劉凱甩下車就往河邊沖,董夢雪抱著孩子緊隨其后,晚風(fēng)掀起她的衣角,也吹散了最后一絲猶豫。

濁浪中托舉生命 默契間彰顯擔(dān)當(dāng)

岸邊的景象讓人倒吸一口涼氣:離岸一米多的水面上,一條小竹筏搖搖欲墜,筏上的中年男子半蹲著身子,雙手死死拽著一名落水兒童和一名婦女,嘶啞的呼救聲里透著筋疲力盡的絕望。河水深不見底,泛著暗綠色的波紋,仿佛隨時要將這小小的筏子吞沒。

“抓住繩子!”劉凱一個箭步探身抓住竹筏纖繩,拼力往岸邊拖拽。竹筏剛一貼岸,他立刻俯身將渾身濕透的孩子抱上岸——小家伙嗆著水咳嗽,卻緊緊攥著劉凱的衣領(lǐng),眼里滿是驚恐。就在此時,落水女子見孩子脫險,緊繃的神經(jīng)驟然松弛,身子一軟便往水里沉去,水面只余下一縷發(fā)絲在晃動。“快救她!”董夢雪抱著孩子驚呼,聲音都在發(fā)顫。劉凱來不及多想,再次跳上竹筏,與筏上男子合力將女子抬上岸。

女子面色慘白,嘴唇發(fā)紫,已沒了呼吸。董夢雪立刻將懷中孩子塞給丈夫,跪在地上喊道:“按這里,用力!”她一邊示范心肺復(fù)蘇的動作,一邊指導(dǎo)慌亂的男子按壓。手掌起落間,她的額發(fā)被汗水浸濕,貼在臉頰上,卻始終沒有停下動作。幾分鐘后,“噗”的一聲,女子吐出一口水,猛地吸了一大口氣,眼睛緩緩睜開——圍觀的人群里,爆發(fā)出一陣掌聲。

事了拂衣藏功名 平凡處自有榮光

“孩子貪玩下水,她媽跟著跳下去,我水性差,只能劃竹筏拉著她們喊救命……”女子的哥哥癱坐在地上,哽咽著說出經(jīng)過。原來,他已在河面上苦苦支撐許久,呼救聲幾乎耗盡了力氣,若非董夢雪心細(xì)折返,后果不堪設(shè)想。120救護(hù)車呼嘯而至?xí)r,劉凱正幫著醫(yī)護(hù)人員抬擔(dān)架,董夢雪則在一旁安撫受驚的孩子,輕聲哼著童謠。

“謝謝你們啊,救命恩人!”圍觀群眾紛紛稱贊,有人想拍下這對夫婦的模樣,卻被他們笑著擺手拒絕。劉凱重新扶起自行車,董夢雪將孩子裹緊在懷里,一家三口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暮色中,只留下車鈴“叮鈴”的余響,和岸邊仍在議論的贊嘆聲。

“當(dāng)時沒想那么多,只知道必須救人。”事后談起,董夢雪望著窗外,語氣平靜卻堅定。她的話語里,沒有豪言壯語,卻透著“師者父母心”的擔(dān)當(dāng)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君子之德,風(fēng)也。”劉凱、董夢雪用一次毫不猶豫的折返,一次臨危不亂的救援,證明了真正的勇氣從不是深思熟慮的權(quán)衡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;真正的擔(dān)當(dāng)也從不是刻意為之的表演,而是危難時刻本能的挺身而出。這對教師夫婦的身影,恰似暗夜中的一盞燈,照亮了平凡人心中最珍貴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