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陽新聞網(wǎng)
滾動新聞
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湖南新聞 > 正文:

深情最是土家苗鄉(xiāng)

2022-06-14 17:34:45   來源:新湖南   作者:彭業(yè)忠 向莉君 唐金生 袁昌俊 陳生真
分享到:
 

(雨后的花垣縣雙龍鎮(zhèn)十八洞村,如仙境一般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)

編者按
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書記三次考察湖南,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的審議,多次對湖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對湖南發(fā)展傾注深情與厚望,給予湖南堅強領導、精準指導和有力支持。

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,湖南省委、省政府牢記“一帶一部”“三個著力”“守護好一江碧水”“三高四新”戰(zhàn)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殷殷囑托,帶領三湘兒女砥礪奮進,努力把習近平書記為湖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(xiàn)實。即日起,湖南日報推出“沿著總書記的足跡·湖南篇”主題宣傳報道,循著習近平書記的足跡一路回訪,聽親歷者重溫總書記與人民群眾親切交流的感人細節(jié),看三湘大地感恩奮進呈現(xiàn)出的嶄新氣象。

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彭業(yè)忠 向莉君

通訊員唐金生 袁昌俊 陳生真

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這塊先烈鮮血染就的革命老區(qū)、武陵山區(qū)集中連片特困區(qū),是習近平書記心中的牽掛。

2013年11月3日,習近平書記來到湘西州考察,看望土家苗漢各族群眾,為湘西州發(fā)展把脈定向,在花垣縣十八洞村作出“實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、精準扶貧”重要指示,指引湘西州在推動集中連片特困區(qū)脫貧攻堅上勇爭先、在加快革命老區(qū)高質量發(fā)展上作示范。

“你們快走吧,背著很重”

6月8日上午,陽光明媚,湘西州鳳凰縣菖蒲塘村水果園里青翠欲滴。

柚子林邊——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書記親手摘柚子處,菖蒲塘村老支書王安全、村黨委副書記王幫忠、村民田茂燕,深情回憶習近平書記來菖蒲塘村考察時的點點滴滴。

菖蒲塘村,是一個土家族聚居村,全村710戶3035人。

山路從柚子林邊經(jīng)過。當時習近平書記問王安全,這是什么柚子品種。

王安全回答,這是廣西蜜柚。

書記告訴他,福建的文旦柚、浙江的玉環(huán)柚,都是好品種。

書記接著講,吃柚子好,有敗火作用。

“總書記對柚子品種這樣熟悉,對吃柚子的好處也這樣了解,講話時輕言細語,就同拉家常一樣。冇想到,真是冇想到!”71歲的王安全,用鳳凰話告訴記者。

當時,柚子樹林比狹窄的山路路面高出近2米,結滿柚子的樹丫伸到了路面上???span id="th0ugjv" class="red">書記高高舉起雙手,接連摘了兩個柚子。他邊采摘邊風趣地對大家說:“這是技術活?。?rdquo;一句話,讓在場的干部群眾笑了起來。

王幫忠接過王安全的話頭,講起總書記在村里考察時的情景。

那天,30多位村民在山那邊采摘柚子,大家背著、挑著,走在山路上。在經(jīng)過總書記摘柚子處時,總書記側過身子為村民讓路:“你們快走吧,背著很重。”

“我當時聽到這句話,眼睛突然就濕潤了,總書記對我們百姓太好了。”王幫忠說。

書記來到村里,親手摘柚子、給村民們讓路的事不脛而走。村民們自發(fā)從地里背著柚子,來到了村部旁的公路上。

書記要上車時,村民爭先恐后給他送柚子???span id="p1yrc0g" class="red">書記微笑著連說“謝謝大家”,然后從站在最前面、個子高、手伸得最長的田茂燕手中接過一個柚子說:“只能收大家一顆柚子,謝謝大家的好意。”

今年64歲的田茂燕感慨道,習近平書記太親切了,和我們村民沒有距離感,很想他再來菖蒲塘看看,看看村里的大變化,看看村民們的幸福新生活。

在村里座談時,總書記囑咐大家,要依靠科技,開拓市場,做大做優(yōu)水果產(chǎn)業(yè),加快脫貧致富步伐。

如今,科技與市場,成為菖蒲塘村水果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兩個翅膀。

70歲的“土專家”丁青青,用水楊桃樹嫁接獼猴桃,攻克了被稱為獼猴桃“癌癥”的潰瘍病。他培育的無籽獼猴桃抗病、抗旱、耐澇,已在湘西州推廣種植3000多畝。

丁青青的兒子丁明軍、兒媳田香群,接過了科技發(fā)展水果產(chǎn)業(yè)的接力棒。田香群如今是村里女子嫁接隊隊長。

市場的事,交給年輕能人來辦。2016年,菖蒲塘、長坳、馬王塘、櫻桃坳4個村合并成新的菖蒲塘村,村里有黨員106名。2017年,村里成立黨委,當時35歲的周祖輝挑起了村黨委書記的擔子。

擁有豐富市場經(jīng)驗的周祖輝,牽頭成立周生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進行水果深加工,拉長產(chǎn)業(yè)鏈條,讓村里的水果穩(wěn)定保值增值。

2021年,周生堂公司實現(xiàn)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,村民流轉土地、務工、分紅等收入就有1000多萬元,村集體收入達200多萬元,成為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樣本村。

市場潛力無限,菖蒲塘村發(fā)展?jié)摿o限。

“分類指導、精準扶貧”

6月8日下午,花垣縣十八洞村下著小雨。

十八洞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,全村239戶946人。

村子最東端的“幸福人家酒坊”里,75歲的老黨員龍東姐,在請游客品嘗燒刀子酒、包谷燒、楊梅酒、桃花酒。

龍東姐告訴記者,2013年11月3日早晨,她接到通知,下午去施成富家開會。她不曉得是開什么會,便穿著平常穿的舊苗服過去。

“要曉得是總書記來,我應該穿一身新苗服去。苗家來了尊貴客人,我們要穿新苗服去迎接,這是我們苗家人的待客之道。”談及此事,龍東姐依然后悔不已。

與共和國同齡、當過兵的十八洞村老支書楊五玉,在自己家里賣花生、李子、桃子。1998年至2001年,他帶著十八洞村村民,用分段包干的方式,修通了進村的5公里毛坯公路。

書記來十八洞村的時候,楊五玉參加了座談會。他感慨:“總書記在村里提出‘實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、精準扶貧’,徹底改變了十八洞村人的生活,改變了全國貧困百姓的生活。”

在十八洞村,記者巧遇湘西州美術家協(xié)會主席向水英。她告訴記者,協(xié)會組織了40多名知名畫家來十八洞寫生,創(chuàng)作一批反映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和鄉(xiāng)村振興的作品,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
“這就是中國的圓月亮”

32歲的苗家媳婦楊柳,娘家在花垣縣十八洞村,嫁到矮寨大橋游客服務中心所在的吉首市排兄村,現(xiàn)在是景區(qū)員工。說起這幾年的變化,她感受很深:“娘家紅火了,婆家也紅火了,十八洞村和矮寨大橋共同成為了國家5A級景區(qū)。”

2013年11月3日下午,習近平書記來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懸索橋考察。

“總書記當年是在矮寨大橋吉首岸下車,順著這條綠色臺階,走到觀光通道。”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湘西管理處原處長聶善文回憶道。

沿著觀光通道,習近平書記邊走邊看。聽說矮寨大橋創(chuàng)下4個“世界第一”時,總書記說:“月亮不只外國的圓,這就是中國的圓月亮。”

看著眼前美景,總書記在觀光通道上停住腳步,發(fā)出暢想:在這里擺個茶幾,沏壺茶,聊聊天,賞賞景,多么愜意??!

書記駐足之處,被顯眼的黃色標記出來,成為觀光通道人氣最旺的“打卡點”。

2021年,在矮寨大橋吉首岸左邊的懸崖絕壁上,建成了兩層透明的茶樓,游客在“橋上”賞景、喝茶、聊天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

如今,矮寨大橋茶峒岸修建了兩臺透明觀光電梯,楊柳就在那兒上班。每年數(shù)以萬計的游客,先乘手扶電梯,再乘透明觀光電梯,到達大橋下面的觀光通道,觀看“中國的圓月亮”。

楊柳告訴記者,參觀大橋后的游客都自信滿滿,感嘆祖國繁榮富強。

深情最是土家苗鄉(xiāng)。在湘西州,土家苗漢各族百姓,都盼望習近平書記再來看看已發(fā)生巨大變化的新湘西。